出口退税率降低催化青霉素市场变局

时间
2003-11-05

今年8月,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格在探底5.5美元/十亿后,由中国医药保健品出口商业协会(以下简称医保商会)出面协调,制定了最低限价6美元/十亿。10月13日,国务院决定自2004年1月1日起,降低出口退税率。据悉,此次退税率将平均降低3个百分点,具体到青霉素工业盐将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消息传来,青霉素工业盐市场再次波动。经了解,6美元/十亿的价格已经是利润稀薄,在此基础上再调低退税率无疑是雪上加霜。

初级产品发展难

据了解,青霉素工业盐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近年来,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加大,导致其价格上扬。该产品在我国发展迅速,从2000年占全球份额25%、2002年占57.89%,到今年预计将占70%左右,可谓一年上一个台阶。截至2002年12月,青霉素各生产企业扩产及新上项目投产,已使青霉素工业盐年产量增加将近6000吨,加上不久前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在四川彭州又建一座3500吨青霉素生产厂,使我国青霉素年产量达到26300吨左右。业内人士认为,持续一年多的青霉素价格大战,本质原因在于供大于求。

从8月份青霉素工业盐出口量统计来看,出口量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华药集团、哈药集团、石药集团中润公司和华星制药厂。人们普遍认为,退税政策的影响取决于企业出口量的大小。但医保商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出口量的前提下还要看成本,如果生产成本控制得好,退税率降低2个百分点对企业影响不大。另外,出口业务占总业务量的比重也是企业是否受到影响的重要因素。此前有消息说,“华药”要改变原来的发展战略,不再做中国青霉素行业的老大。这主要是因为“华药”的高层领导已意识到生产原料药附加值低、成本高、市场份额小,而制剂却与原料药正好相反。其实,本次退税率的降低虽然是国家应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做出的举措,但却暗示了对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态度。可以说像青霉素工业盐这样的初级产品,发展前景将越来越暗淡。而企业对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逼迫成本高的企业推进技术进步,发展下游半合成抗生素产品将是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未来的方向。

价格仍然会反弹

10月23日,记者曾询问国内两家青霉素工业盐主要生产企业退税政策对他们的影响,这两家企业的回答如出一辙:影响很大,目前的6美元/十亿左右的价格利润已经很低,再降低退税率几乎无利可赚。

据一家密切关注青霉素工业盐市场的医药商务公司预测,未来青霉素工业盐涨价是必然现象,退税政策的出台会加速这一进程。这家公司分析认为,涨价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目前煤、粮食等原材料价格走高,导致青霉素工业盐生产成本增加;其二,一些生产企业经过几次市场动荡已经有所觉醒,充分认识到初级产品因技术含量低、准入门槛低,导致市场竞争日趋惨烈,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高端产品,逐渐减少青霉素工业盐的产量。这虽然需要一个过程,但趋势明显。该公司预测青霉素工业盐将上涨到7美元/十亿以上,这一价格与目前国外企业的价格基本持平。

这一预测在医保商会得到了部分证实。相关人员告诉记者,青霉素工业盐价格可能会上扬。但他同时强调,明年的出口合同不好签,客户希望上扬部分内部消化。

调整退税两面观

虽然现在还无法准确预测退税政策会对青霉素工业盐产生多大的影响,企业也还没有测算出退税率下调2个百分点与价格的对应关系,但从其他行业的企业不断传来消息:要抢在明年之前,扩大出口量。争取今年的高额退税款成为大家的现实选择。

这种可能性也存在于青霉素工业盐品种中。据了解,目前这种倾向已经出现。虽然医保商会一位工作人员否定了这一可能性,其依据是企业不可能做赔本买卖,然而,在此前价格竞争白热化时,确实出现过6美元/十亿以下的价格。

由此,不能不让人担心,如果青霉素工业盐在2004年之前出口量放大,会不会导致价格战火重燃,会不会演绎出又一场同室操戈的悲剧。

据分析,退税政策的变化对企业也有有利的一面。截至去年底,国内累计出口退税欠款已经高达2477亿元,根据今年的出口状况,欠款余额很可能将突破3000亿元。国内企业对现行出口退税制度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一些企业认为只要能把退税旧账及时还清,就能解决流动资金压力。从长远来看,退税政策的调整对国家、企业都是有利的。